跳过正文

百年老店,在竞争中倒下

·5246 字·11 分钟
社会
目录

日本中小企业的 “继承危机”

我第一次去日本出差是 1986 年,在那里见到了曾经在北京接待过的《朝日新闻》经济部主任富冈隆夫先生。去看了编辑部,在编辑部附近的闹市喝了酒,最后离别的时候,富冈先生送给我了一条领带,十分郑重地介绍说,“这是西阵织领带。” 一条深灰色的纹路精密、华而不艳、异常精致的领带。

回国后,见国外来的记者时,我会用上这条西阵织领带。有一次一位年长的记者,看到当时二十出头的我,系这么名贵的领带,表扬我 “很有审美能力”。后来查了相关资料,**才知道西阵织相当于中国南京的 “云锦”,是日本纺织业中最具有历史传统的产品。**在日本留学、工作期间,能去京都的话,必定要去看看西阵织的作坊、相关资料馆,感受那里的工作气氛,了解日本传统工艺的最新变化。

最近听说西阵织在传承了上千年后,目前维系已经相当地艰难。**问题不单单出在了市场方面,原料加工、承包体系、作坊的继承人等各个方面均遭遇了种种难题,**尽管有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援,但继续传承依旧困难不少。

百年老店,在竞争中凄然倒下
#

日本企业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倒产风潮。据日本《朝日新闻》报道,日本信用调查机构帝国数据银行 2024 年 4 月的数据显示,2023 财年(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),日本破产企业数量达 8881 家,较上一财年增加 30.6%,增加率为过去 30 年最高。

人手不足及物价上涨等为导致企业经营面临压力的主要原因。《东洋经济周刊》在 2024 年 5 月 25 日出了专辑 “大废业时代的处方笺”,预测 2024 年全年倒产的企业数量为 1 万家以上,比这几年每年因为新冠疫情而倒产的企业数量要大出许多。

从东洋经济给出的图可以看出,2020 年以后发生了新冠疫情,太多的企业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继续营业,只能倒产。但也是因为疫情的原因,日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维持经营的现金,让企业在疫情期间能够维持下来。等疫情过去,国家不再发放维持企业经营的费用后,立即出现了大量企业倒产的情况。

《东洋经济周刊》报道了这样一个例子。广岛县三原市(日本县下设市)有一家经营了上百年的面包店 “荻路面包”,2024 年 1 月因负债 1 亿 6800 万日元(约 827 万元人民币)而宣布倒产。这家设立于 1918 年的面包店,曾经在地方上推出了大量消费者喜欢的面包,而且随着大型超市的出现,该面包店在超市中设立分店,最繁盛时一年的销售额曾经高达 3 亿 6000 万日元,属于广岛县远近闻名的面包店。

**随着同行竞争的不断内卷,拼设备、拼市场、拼新产品变得愈发重要了起来。**荻路面包则因为设立的时间久远,设备相对落后,在不断内卷的市场上,渐渐失去了胜出的能力。

《东洋经济周刊》在 2023 年年底去采访时,荻路新吾老板对记者说:“我只好解雇了 7 名正式员工,解雇了 14 名临时工。还有 3 名员工因为尚背着房贷,需要我去求同行继续雇佣他们。等这些都完成后,公司将正式走破产程序。” 之后便是上一段文中说的,2024 年 1 月宣布破产。一家百年老店,在这轮竞争中凄然倒下。

日本新潟县燕市藤次郎株式会社一位女工在打磨刀具。胡俊凯   摄

“2009 年,我从我父亲那里继承面包店的时候,我们已经有不少亏损了,但经过扩大在超市的营业点,增加品种等,我们渐渐地扭亏为盈,有了新的希望。” 荻路说。但新冠疫情到来后,先是顾客不能进商店购物,接着原材料开始涨价,水电也是一个劲地提价,**想将提升的价格转嫁到产品上,但消费者也不富裕,**于是在日本经济似乎有了复苏迹象的时候,荻路面包店却倒产了。

笔者也去过三原市,知道这里有三菱重工、帝人等日本著名大企业的分工厂,有为大企业配套的种种中小企业。但从三原市统计的人口数量看,和大部分地方城市一样,三原市的人口在减少。**过去的 20 年时间里,随着大企业去国外投资,在日本国内的生产能力开始缩减,中小企业能开拓的新业务有限,三原市人口减少了 2 成左右,**作为提供餐饮服务的荻路面包,最终也只好选择退出市场活动。

从帝国数据库发表的调查结果看,日本倒产企业中数量最多的便是中小企业,**尤其是服务业中的中小零散企业,**哪怕是那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企业,在这轮倒产风潮中也难以幸免。

日本企业面临的主要经营问题是:

1)缺乏劳动力,而且使用现有劳动力技能难以开拓新的事业;

2)人口减少、人口老龄化以后,企业的销售额开始变少,今后做了相关的努力,也难以实现销售额的增加;

3)日本社会在失落的三十年时间里已经缺乏了开创新事业的能力

4)除了日立、三菱等上百年的大品牌外,新创品牌不多,日本整体在新科技方面缺少品牌美誉,这是技术水平及营销能力不足的结果,今后实现突破的可能性不强;

5)**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,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。**日本工业辉煌发展的时候,人们对丰田生产方式等非常地青睐,但日本经济进入失落状态后,则很难有发自日本企业的经营革新,国家号召企业实现数据转型(DX)、绿色转型(GX),概念很好,但企业因此提升的生产效率有限。

而且企业历史越长,就越需要面对更多的难以克服的问题。尤其新冠疫情到来后,企业必须面对市场、社会诸多要素上发生的急剧变化,其应对能力的相对不足,导致大量企业在疫情过去后,出现了破产现象。

日本中小企业严重缺少接班人
#

笔者在日本工作期间,曾经走访过上百家中小企业,深知接班人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企业。

行人走在日本东京涩谷街头。新华社记者   张笑宇   摄

在经济腾飞阶段,稍有一点事业心的人便能想到设立一家企业,去获取经济发展的红利,但经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,在某个时期甚至会走入失落时,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显然不如大企业,更不能和相对稳定的大企业员工、教师、行政人员的工作比。想凸显个性,攫取巨额收入的话,亦可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。

儿女从小在家中看到父辈辛苦经营,需要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,拿出耐心等待失落期的过去,父母一直在期待能够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经营周期后,他们不一定愿意走出稳定的职业,或者不稳定但给人以梦想的艺术圈子。太多的日本中小企业家不是没有子女,也不是没有了员工,是三十多年的经济失落,让太多的中小企业要找到一个肯继承企业的人已经非常困难。

中小企业是不是没有注意培养接班人?答案是否定的。笔者所走访的中小企业主,**大部分人的子女比父辈文化水平要高出不少。**不单单是日本大学入学率得到了提升,子女上大学的机会要大大超过父辈,笔者看到的更多的情况是,中小企业主的子女大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所进的大学大部分是难以考入的名校,不少人还受到了名师的指导,在理论、人脉、社会关系各个方面很多时候都相当程度地超过了他们的父辈。

这里再对日本中小企业的概念做一些解释。按照日本《中小企业法》的规定,中小企业在人数上为 300 人以下的企业,这在日本大约有 336 万家。300 人到 2000 人左右的企业为中坚企业,日本目前大约有 9000 家。那些在日本大企业板上市,员工人数在数千人以上的企业,日本称之为大企业,这样的企业日本有 1300 家左右。

**中小企业对继承人在经营理念方面的培养非常地在意。**比如我们在中国企业很少能够看到总经理办公室挂着 “家训”“经营理念” 相关内容的告示,但在日本,如同走进大学第一眼就能看到校训一样,能很容易地看到 “家训”“社训”“经营理念” 等等写在纸上,悬挂在总经理或者重要会议室墙上。不少企业在上班前会让员工集合在一起,反复诵读社训、企业理念内容。这不仅让企业主的子女从小就熟悉企业理念,也一定程度传承了上一代企业经营的方式方法。

很多企业特别重视构筑 “家族企业管理模式”。相关模式包括总结创业者的经营理念,规定企业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,对家族企业的经营内容与经营方式有明确的规定(为了避免风险,不做本专业之外的业务,不见异思迁去做看似利润很高的工作);在创业者或者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保持沟通的顺畅;在做决定的时候,能够做到超越代沟,尽可能形成整个家族的意见统一。

现代日本经营环境的变化同样很大,老一代企业家的经营不一定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,此时需要让企业的所有权(股权)与经营权分离,某个家族可以持有企业的股权,但不一定要直接出来负责经营,把经营交给专业的企业家。较早地储备继承人,在储备的继承人中,尽早发掘可以在未来将企业交付给的继承人。在发现继承人存在严重缺欠的时候,有能取而代之的其他候选人。

维持企业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财务基础的稳定,也只有财务稳定了,企业才能长久经营。在构筑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时,几乎所有企业均将稳定的财务基础放在了重要位置上。

有了这样一套管理模式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。大部分日本中小企业会定期重新审视管理模式的内容,五年或者某个时期的经营出现问题时,会修改经营模式的相关内容,但笔者在日本几乎没有遇到过对家训、社训或者经营理念的修改。

在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之外,整个家族参与到日常经营中,**以家族办公室的方式具体从事相关的经营。**比如让家族办公室成为企业经营方面最重要的决定机关,在这里讨论遗产税的支付方式、决定在主业之外,能够有个和主业无关的其他业务,在主业遭遇风险时,靠其他方面的业务维持企业经营。决定在家族内部出现较大分歧时,能够采取的解决方案等等。靠这些方式方法,长久维持企业的经营。

在日本大城市街头,**经常能够看到 “二世学院” 等教育企业家子女的机构,**大学的经营管理专业有培养企业家子女的课程,企业家组织,如扶轮社、狮子俱乐部、商工会议所等,经常有教育企业家子女的相关讲座。336 万家中小企业,至少有 336 万个培养接班人的需求,企业家本身、企业家组织及日本政府动用的教育资源不少,但大环境的变化,依旧让日本中小企业后继乏人。

技艺断代让产业愈发凋零
#

从调查公司 “帝国数据库” 最新调查数据看,一半以上的日本企业均面临着继承人不足的问题。不少中国自媒体感叹日本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一人能拿几份入职聘书,盛赞日本市场繁荣,认为那里充满了商机,他们可能没怎么看到日本企业破产数量居高不下,大量中小企业后继乏人,**日本经济总量依旧在下滑,想维持稍稍露出水平线的增长率都非常困难,**便是西阵织这样有传统的产业,同样不能避免后继乏人的问题。

日本中小企业后继乏人的问题,除了日本经济大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,企业统治模式不足以从内部解决相关问题外,**产业本身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。**通过分析西阵织相关企业,也许能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后继乏人问题。

查阅南京云锦的历史,能够知道一千六百多年前的 417 年便开始有了锦署负责云锦的制造。西阵织则大致在一千五百年前开始在京都出现,当时称之为 “绢织物”,后因为主要在西阵这个地方纺织,便有了西阵织的称呼。

进入现代后,纯手工纺织的西阵织已经不多,整个工序使用的机器不少,但花纹、纹路等依旧使用手工的部分不少。西阵织不单单可以用来制作高级领带,日本富裕层在红白喜事中,依然以穿传统服饰 “和服” 为正统。西阵织的日本国内市场虽然有限,但并不小众。

西阵织的工序复杂,并非一人或者一家织厂就能完成的,其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众多工匠、作坊合作。

笔者数年前在西阵参观时,看到工匠岁数普遍偏大,问及平均年龄时,纪念馆的解说员随口告知 “平均年龄为 70 岁左右”,可见岁数已经相当高龄化了。是不是各个工序的工匠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接班人,当时未问,不过从平均年龄来看,至少接班人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。

西阵织的工匠相当地专业,各自负责自己专业的那部分,对其他专业则较难触及。繁杂的工序必须有专人负责,众多的工序,其中一个出了问题,就会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。

**工匠往往不是从书本中学习技艺,是老师傅带,自己体会后,将传统的技艺学到手。**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工艺进行传承、改良、发挥,靠的是悟性,而非语言文字。老工匠往往从小就待在父母身边,耳闻目染了某个工序的生产过程,长大后继承父业困难不是很大。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在学校学习,大学毕业后会先在某个企业工作一段时间,四十、五十岁以后,才再回到父母身边,考虑接班的事,但此时实际上为时已晚。

通过书本、图像、视频来全面介绍西阵织的工艺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很多时候悟性也不是文字、视频能够介绍得了的。在后继乏人的时候,细分的技艺也愈发难以让人继承,某些没有悟性的人,想继承也困难。这加剧了技艺、技能的断代速度,让一个产业愈发地凋零了起来。

西阵织中有印染工序,老工匠通过在绢上点一滴水,并根据体感湿度情况,调节染料,这难以用湿度计等现代仪器制定出一个标准的调试染料的标准,其中的失败、意外的成功等不计其数。但是,**现代工业不能像手工时代那样一点一点尝试。**在计量上,西阵织依旧使用尺、寸,不同于日本社会普遍使用的厘米、毫米,普通人也不习惯这样的度量方法。

西阵织如此,日本传统产业中大漆、陶器等也都遭遇了大致相同的问题。

2024 年有相当多的百年以上的企业、著名的店铺等宣告破产。通过并购等方式为企业延命,国家发放一定程度的资金,这些让一部分企业存活了下去,企业本身也希望通过培养接班人,改善经营环境获得传承的机会。

但是人们看到,日本经济的大环境不可能发生改变,产业及企业本身的弱点也难以克服,中小企业后继乏人的问题,恐怕今后依旧难以解决。

相关文章

为什么感觉中国人月薪过万很普遍了?
·666 字·2 分钟
知乎 中国 社会
台湾小学生魔鬼日程表:香港爸爸如何看?移英港人家长解析东亚“虎妈”文化
·6933 字·14 分钟
社会
西溪的码农,滨江的网红,消逝的大平层
·7037 字·15 分钟
社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