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过正文

股市的“不死鸟”

·2443 字·5 分钟
经济

有人说,这方圆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,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”。大概是的,因为这片土地上经常会发生神奇的故事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有"神奇",股市亦是其中之一。时下社会热议的"不死鸟"现象,是众多"奇葩"中的一枝

时间逼近 4 月 30 日,2013 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渐入尾声。一家市场机构发表的数据说,从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来看, A 股有 1413 家公司去年获得财政补贴,合计金额高达 783.98 亿元,平均每家获得 5500 万元。重庆钢铁是其中的"佼佼者",近两年获得的政府补贴近 24 亿元!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已披露年报的 48 家 ST 公司中,已有近四成、超过 18 家 ST 公司公布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支持。正是这一笔"横财"及时到位,让大部分 ST 公司成功"保壳"。

熟悉中国股市的人们,对这一幕大抵是不陌生的。在 A 股市场,有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,即便连年亏损也无退市之虞,人们称之为股市的"不死鸟"。“不死鸟"全部奥妙所在,只在是其拥有一副灵丹妙药——财政补贴。因此,那些濒于死亡的 ST 公司每每会在关键时刻起死回生,转危为安。一言以蔽之,财政补贴是这些 ST 公司"保壳"的关键"法宝”。

财政补贴何以能够拯救 ST 公司?这与中国股市的退市制度设计有关。A 股市场的退市制度的核心指标,主要是考察上市公司的"净利润"指标,即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则暂停上市。这样,ST 公司一旦获得财政资金的补充,便可轻松实现净利润正值,“保壳"自然不在话下。

接下来的问题是,为什么地方政府对这些常年亏损的 ST 公司不离不弃?这世上,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。政府政府之所以如此慷慨大方,出手相救 ST 公司于水火之中,原因其实众所周知,利益攸关也。那么,上市公司有何"利"于地方政府?粗略而言,有如下之"利”。

一般而言,造假上市不论,上市公司是"好公司",因为要通过层层审查,符合众多的条件才能够上市,是公司中的"战斗机"。因此,对这一个地方而言,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,直接显示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,自然,也彰显着一个地区主事者的政绩。此所以各地政府热衷于出台各种举措鼓励甚至催促当地企业上市也。与之相反,退市则有损于地方政府及其主事者的声誉和政绩,不退为上也。此其一。

上市公司只要在维持运转,就会产生税收,就会吸纳就业人员。对地方政府而言,无论是税收还是就业,兹事体大,不容掉以轻心。一旦这些带上 ST 帽子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退市并导致最终破产关门,则如何收拾残局将是一个极为头疼的问题,国有资产的处理,大量失业人员的重新安置等等,都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,避之则吉也。此其二。

在中国现有制度安排下,上市不易。 一个企业要成功登陆上海和深圳交易所,“过五关斩六将"是免不了的,劳神,耗财,还有漫长的等待。上市的成本有多高,就意味着退市的代价有多大。上市越难,“壳"的价值就越大,“保壳"也就是越有动力。将"壳"保下来之后,进行资产置换,注入新的优质资产,既确保了本地上市数量不减少,又通过"借壳上市"之途径实现了新公司的曲线上市,可谓两全其美。A 股市场成立至今,如上一幕真是前仆后继此起彼伏。此无他,“借壳上市"的成本,低于 IPO 的代价也。此其三。

不止此也。一个有融资能力的上市公司,在地方融资平台监管趋严的当下,尤其是进入偿债高峰之时,往往是一个不错的资金来源。从这些年上市公司的公告看,通过上市公司向地方融资平台发放委托贷款,已经成为地方融资平台"以新还旧"的渠道之一,白纸黑字俱在,昭昭然也。此其四。

由是观之,地方政府对所辖地区的上市公司进行财政补贴,并不是所谓的政府与国企之间的"父子之爱"那么简单,其本质与核心,乃是利益计算的结果。对地方政府而言,掏出数千万乃至数亿元"保"住了一家上市公司,政绩的"面子工程"得以保全之外,可以获取税收;可以稳定就业;可以"腾笼换鸟”,以较低的代价换取新企业的上市;可以为地方政府融资开辟一个新的"资金池”……总而言之,合并上述的利益,以这点财政补贴换取上市公司的存在,这笔账是无论怎么算都算得过来的。那小算盘,真是打得劈啪作响。

然而西谚有云:“某一样东西,对一个人是美味,对另一个人往往可能是毒药。“以财政补贴上市公司,对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而言,自然是合宜的,但对中国的 A 股市场来说,却是一个极大的伤害。因为市场的要义,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。然而因为政府的强力干预,使得 A 股市场"劣不汰而优不胜”,坏公司充斥而无法得以清除,好公司因此无从在竞争中胜出,其结果,就是这不死不活的摸样。

人曰中国的股市是"政策市”,可以政府对股市的干预程度之深。倘若不加以彻底的改造,驱赶在市场之上挥舞的"有形之手”,则即便是将所谓的"净利润"指标改为"净资产"指标——即上市公司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,即可启动退市程序,亦无济于事。因为按下葫芦浮起瓢,还会有别样的手段发明出来,使这股市的"不死鸟"的传奇继续下去。

中国股市的死气活样,不是市场的失败,而是政府与市场混合的糟糕产物。倘若要寻找和验证一个非政府非市场或者又政府又市场的标本,看看这样的折中、混合之道会带来什么,那么,中国股市是一个绝佳的案例。